紧急呼吁 监测新流感变异

【字体: 时间:2010年07月0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10年《Science》发表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关于新流感H1N1 /2009近期变异结果,新的监测结果发现,甲流H1N1/2009已经在猪体内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对新的疫情发生、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监测是否有助于预测下一次大流感的流行……本篇Science通讯作者管轶教授将给我们详细解读。

  

编者按:2010年《Science》发表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关于新流感H1N1 /2009近期变异结果,新的监测结果发现,甲流H1N1/2009已经在猪体内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对新的疫情发生、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监测是否有助于预测下一次大流感的流行……本篇Science通讯作者管轶教授将给我们详细解读。

新甲流H1N1/2009这株来源于猪的病毒(2009年管轶教授Nature文章证实新流感H1N1来自猪流感),2010年已经重新回归猪体,并且在猪体内已经发生变异,重组后的毒株已经成为一株全新的流感病毒,该成果文章Reassortment of Pandemic H1N1/2009 Influenza A Virus in Swine发表在Science(6月18日)上。

新型H1N1由2个猪流感病毒重组而成
管轶教授等人主要从基因组学上研究最新H1N1流感的源头和该病毒的进化历程。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H1N1流感病毒由2种猪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而形成,并且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猪流感病毒在猪群间流行了至少10年。

这一结果也粉碎了坊间流传的“新病毒由实验室泄露出去”的流言。

新发现再次验证 新甲流H1N1/2009并非起源中国
早在2009年新甲流流行初期,国外科学家和媒体就曾怀疑,新的甲流H1N1/2009来自中国,当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管轶教授就曾提出反对意见,管轶教授实验室具有12年流感监测经验,每一年流行的流感样本都可以在他们的实验室中找到,从这些数据库中看,2009年发生的新甲流H1N1/2009序列完全是一个新的序列,在2009年以前不存在于香港和中国大陆。

2009年10月以前,香港大学研究团队一直没有分离到新甲流H1N1毒株,直到10月后,新甲流疫情逐步蔓延至中国,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期间,香港大学研究团队4次从猪体内分离到新甲流H1N1,这表明,病毒由人重新回归到猪体内,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监测数据再一次证明,新甲流H1N1是自疫情蔓延至中国才出现在中国境内,而并非从中国境内流出的。

变异株致病力不强 但具有传播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也监测到新甲流H1N1重新感染到猪体内。今年1月,管轶实验室研究发现,新甲流感染猪群以后已经发生基因重组,变为一株新的病毒,病毒的八个基因片段分别来自于北美三重重组型猪流感病毒(即整合了人、鸟、猪流感基因片段的多重重组病毒)、欧亚禽流感样猪病毒及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这显示大流行病毒可与猪只现有的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组,进而发展出其他全新流感病毒。

管轶实验室进一步动物试验发现,变异毒株并不会已经猪群发生明显的病变,但可将毒株传播给其他猪只。

变异模式探究
流感变异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管轶教授告诉笔者,流感病毒在猪体内最易重组,因为猪作为一种容易得流感的动物,其体内存在多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新病毒与老病毒在猪体内相遇,极易杂交重组。

那么,那些变异是对人类有影响的呢?管轶教授解释道,变异可以分为2种,一种无效变异,也就是说,病毒发生变异后反而不具备传播能力,没有竞争优势,那么这种变异毒株就会自然消亡;另一种是有效变异,当病毒发生变异后,具备传播能力,可能对猪有传播能力,可能对人有传播能力,当变异成为对人有传播能力且人体内不存在有这类变异毒株的抗体时,就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疫情。

甲流监测意义在哪
有人可能要问,甲流病毒监测可以测毒力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病毒变异重组具有一定得偶然性,对甲流病毒的监测只能知晓病毒已经发生变异,却无法知道病毒的对人是否有强大的毒力。

管轶教授对甲流病毒的多年监测发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流感大爆发都因流感病毒重组而起,监测甲流病毒变异情况,对人类流感的疫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发现猪群中发生流感疫情大爆发时,证明流感病毒十分活跃,猪群的疫情对人类流感的爆发具有一定得警示作用。

但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并不是说可以准确地预测下一次流感爆发的时间或者是毒力,管轶教授甚至说,甲流变异,虚虚实实,神仙难断,我们只有忠于科学,合理监测,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防治病毒,防止病毒从动物体内传播到人群。

呼吁全球监测甲流变异
香港大学管轶教授研究团队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环境卫生署合作监测甲流已经有12年的历史,为甲流溯源,猪流感全球演变和不同种类猪流感病毒的变异和重组情况提供了宝贵而详实的数据资料,这项长期的研究显示猪流感病毒经历了很多重基因重组,有助解释去年人类猪流感在美洲的爆发过程。

猪向来被认为是猪、禽以及人流感病毒的“混合容器”,对猪流感进行系统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流感病毒的形成以及预测病毒将来的变化。

为避免新甲流爆发的情况持续发生,对公共卫生带来威胁,管轶教授呼吁全球应针对猪只采取有系统的监测措施。还呼吁对在新的病毒株中所发现的8个H1流感基因做全面的特征鉴定,这样未来的基因重组事件可被人们快速地识别和确定。

近期另一发现 抗甲型流感药物
近期,管轶教授参与的研究团队在抗甲流新药的研发上也取得新的进展,研究人员首次采用化学遗传学研究方法,筛选到一种以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作为药物靶标的小化合物,被命名为nucleozin。

参与研究的包括,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传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加拿大卡毕兰诺大学(Capilano University),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香港大学的Richard Y Kao(高一村)和Kwok-Yung Yuen(袁国勇),后者是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霍英东基金传染病学教授、讲座教授及学系主任。参与研究的还包括化学系教授杨丹,以及知名的流感研究人员管轶教授等。

细胞试验发现,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人肺泡基底上皮细胞中加入nucleozin,3个小时nucleozin就可以聚集在流感病毒核蛋白外面形成包围圈,并且限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功能,24小时后,核蛋白消失,甲型流感病毒失去进入新细胞的能力。这些试验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小化合物nucleozin,可以有效阻止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和复制,降低病毒数量,并且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变异,快速降低病毒数量,从而杀死病毒。Nucleozin不仅对流感早期感染者有效,对晚期重症患者也十分有效,因此,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甲型流感的药物。

研究结果显示,小化合物nucleozin可以有效对抗H1N1、H3N2等甲型流感病毒,甚至包括禽流感H5N1病毒,当确定病毒核蛋白可以作为新的药物靶标以后,就可以此小化合物研制新型药物。

关于管轶

学历介绍:
1978年考入江西医学院读医。
1993年,他申请了李嘉诚基金到香港大学进修,去到港大微生物学系跟随流感专家邵力殊(Shortridge)教授修读博士学位。

之后又跟随禽流感权威、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Robert G. Webster教授。就在那时,让他碰上1997年香港发生首宗人感染禽流感个案

工作时期
1983年医科毕业后,他在医院当驻院儿科医生。他对于英文甚感兴趣,曾表示“有了薪金便订购英文《中国日报》,每天看报学英文”。

1989年硕士毕业遇上中国改革开放,于是他转到已经对外开放的城市汕头工作,并在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儿科主任医生

弃医改当基础科研
出身儿科,及后改为从事禽流感研究。他表示基础科学是他的兴趣,其次是考虑到当医生医病人的数量始终有限;但当微生物学家,一旦找到病毒元凶,便可以堵截病毒的传播,救回千万人的生命。

成就
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
曾获《时代周刊》选为18位救人英雄之一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流感|变异|管轶|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